天地万物经数百万年的演化,依循四季气候变化,衍生出一套最佳生存模式,「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」。上(2)月明正中医诊所谈冬季养生健康饮食提到,依中医养生观,冬季的寒邪常会凝滞末梢血液循环、绷紧筋肉,因此饮食上,可多选用入肾的食材,如羊肉、核桃、黑芝麻、黑豆、黑木耳。尤其是温补的药膳能补充人体能量,更是直接帮助身体对抗冬天的寒气,使人得以健康度过寒冬。这在过去营养及医疗条件不充裕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,也因此补冬的观念才会在传统台湾社会中如此根深蒂固。
时序三月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「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」意指春天时节在自然界,气候由寒转暖,阳气开始升发、万物复甦生长,此时养生宜顺应阳气,自然升发疏畅的特点,以养肝为首重要务,此外春季天气骤暖骤冷,变化很大,不但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,也是气喘好发时节,故保健预防尤为重要,所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,才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,因此明正中医诊所林育正医师提醒民众注意:
疾病防治:古代医家透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,将致病因素归纳为六淫--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;其中又称「风为百病之长」,易与其他病邪合而为风寒、暑风、风湿等证。春季多风,风为春季的主气,当风邪侵袭人体头面、肌表,同时自身正气不足以抗邪,使皮毛腠理开泄,就会开始出现头痛、恶风、发烧等外感症状。对应现代医学方面,春季因气温气候变化大,穿着保暖不慎就容易感冒。故春季御病首重防风。
饮食方面:春季于五脏的对应上属肝,此时养生应顺应阳气自然升发疏畅的特点,以养肝为首务。而肝对应的五色属青,故可多吃青绿色食物,包括绿豆、毛豆、小黄瓜、竹笋、花椰菜、菠菜、芹菜等。春天万物生长旺盛,是养阳的好时机,可吃当季食材如韭菜、洋葱、青葱、青蒜等,以滋补阳气,帮助养肝血。另外春天是肝气条达之时节,酸味入肝,可达适度收敛肝气之效,故可食用如奇异果、柠檬、番石榴等酸味食物,但切记每个人体质不同,可经由医师问诊提供适当饮食,否则可能影响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,甚至导致肝郁或肝火旺,伤及脾胃。
身体保养方面: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提到:「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。」春季以运动养生来保健,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,特别如果是早起运动效果更佳。另外透过全身体表经络穴道的按压,可达到由外而内调节五脏六腑机能及养肝疏经通络的功用,常用的穴道如太冲、行间、三阴交、期门、百会等。
林育正医师还说:应保持经络气血的通畅,多运动,透过「运动」令气行舒畅,保健体内阳气,还要保持心情愉悦,少发脾气,多接触大自然。中医从古至今的经验累积,自然节气与饮食、生活作息要互相配合,令身体更加强健,这就是春天的养生之道。
